2021学年第一学期海湾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9-01 来源:海湾小学

2021学年第一学期海湾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人文课堂、有效教学”教育理念,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本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增效工作实施意见》《上海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文件精神以及《上海市中小学2021 学年度课程计划》,以区二十六届教学节为契机,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推进课堂变革,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引领行动

1. 修订教学常规制度,响应教育改革

为紧跟中共中央、教育部、市教委有关教育政策改革意见精神,教导处于暑期集中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重点就“教学常规”“作业管理”“质量监控”作出调整和规范。制定新学期作息表,规范“晨检”“午休”“作业时刻”等师生活动,规范“广播操”“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开学前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学常规”专题培训,对单元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个别辅导、多元评价、质量监控六个方面着重提出要求,使教师强化认识,明确要求,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特别对“课堂教学”“作业”“听课”评价方面连续2次为C的情况新增跟进管理制度,跟踪指导观察并做记录。

2. 优化作业管理,落实“减负增效”

作业是学生减负增效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教导处在深入学习“双减”政策后,确定将“作业”环节进行优化改进,尤其强化作业布置要求。作业总量要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但语数英学科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20分钟以内的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听说型、活动型作业。三到五年级可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和其他类型作业,应保证每天绝大多数同学能在校内1小时里完成。建立学校作业总量统筹协调机制。形成“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班主任——学科老师”三级管理机制。学期初以备课组为单位向教导处上报基本作业类型,申报通过后方可实施。各学科每日作业量由学科老师向班主任报备,并将作业内容和预估时间写明在黑板上,由班主任进行作业总量统筹,确保各学科基础性和弹性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年级组、教导处定期、不定期检查学生作业记录本、口头访谈学生了解作业量情况。

3. 夯实教研机制,提升课堂质效

    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活动开展。语数英教研组在学期教研总主题引领下开展备课组轮流负责制的校本教研;综合教研组组织各综合学科依据学科重点或特色开展主题教研。本学期增设固定的综合学科教研时间,确保教研有序开展。同时,继续依托与一师附小的城乡互助项目,持续探索支架式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效。计划开展一次一师附小支架式教学“送教上门”;一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线教研;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对标市域优质课堂,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促进教师钻研课堂教学。

(二)实践课程改革,推进“小主综”

1. 优化课程框架搭建,完善课程方案

    在前两轮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海星闪亮”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框架的搭建,梳理调整“板块——主题——活动——任务”内容,使其结构更具逻辑性和关联性。完善“小主综”课程方案,修改主题名称,使之更富趣味性;调整主题课时,整合多种教学途径;关注活动方式和活动任务设计;改进学生活动任务单,计划在课程实施中修改任务单,期末形成一系列学生活动手册。

2. 开展教师培训,转变课程观念

邀请市教委专家陈群波博士到校指导,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小主综”课程培训,加深教师对课程的认识理解、目前,学校“小主宗”课程已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探索。上学期末,在成为上海市第三批“小主综”课程实施试点校后,学校调整课程开发组架构,成立由校长领衔、教导主任主管、骨干和特色教师为主要人员的课程开发组,优化课程团队。为了使课程内容更丰富、教学质量能提升,教导处组织于期末开展了课程设计教师培训会,布置新一轮设计要求。本学期,计划在课程实施前、中、后的教师培训和阶段成果展示。

3. 优化活动设计,精细课程实施

在培训基础上,教导处组织课程开发组暑假进行了3三分年级课程设计交流研讨会。教师们利用假期修改完善活动设计,制作学生活动任务单和教学媒体,确保课程顺利实施。在学期初,教导处明确课程实施时间和要求,主要利用每周“快乐星期五”集中进行2课时实施;学期中,组织教导处、德育处和年级组进行过程性检查和指导改进和一次课程现场展示研讨;学期末,进行成果展评和课程阶段总结分享会,总结经验,以期提升。

(三)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

针对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学校抓住“作业管理”“课间休息”“体育锻炼”“课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制定措施,努力降低学生在校学业负担。

1. 调整作息时间,确保休息活动

根据市教委2021学年课程计划要求,教导处利用暑假集中研讨,确定新学期作息时间,安排第一节课不早于8:20;中午半小时午休;下午集中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充分保证学生的校园生活张弛有度。在此前提下,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到五年级基本在家完成书面作业。制定《海湾小学家庭体育锻炼日历》,在家长会中向家长宣传“五项管理”,获得家长支持,鼓励学生回家进行一小时体育锻炼和阅读等活动,保证不少于10小时的睡眠。

2. 细致排摸需求,按需提供服务

根据教育部和上级部门要求,提供“5+2”课后服务。根据学校实际,开设三段式课后服务。第一时段15:30——16:40“作业时刻”,学科老师轮流进班,辅导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第二时段16:40——17:30“兴趣拓展课程”,每天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生活常识类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兴趣发展的需求。第三时段17:30——18:00“延时爱心看护”,为接走困难的家长提供贴心服务。前期,教导处下发“课后服务”需求在线问卷,初步了解情况;根据家长需求,制定课后服务方案。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聘请学校特色教师和校外教师开设课程。全体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每位教师参与延时看护。教导处组织过程管理,确保不同时段服务有序开展。

三、其他工作

1. 加强信息化工作

做好“智慧课堂”建设。利用学校更换智慧黑板的契机,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易教软件使用培训、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学习培训。开展在线教学演练,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可切换准备,借助信息化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与评价管理。继续做好空中课堂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和使用,在组内磨课、评课活动中,研究市级优质课各环节的设计、推进,推行空中课堂移植课、同课异构等模式的教研课。

2. 做好体质健康管理

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利用校本节庆——健康节、海星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运动会、场地游戏等活动,做好阳光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两操、室内操等常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兴趣;通过开展“快乐30分”、拓展型体育课程、运动队训练等培养一批具有体育精神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发展体育素养。加强近视、肥胖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关注学生近视率、肥胖率近年变化。分析学生近视、肥胖监测报告,及时跟踪干预,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教育工作。

3. 做好学籍管理、图书工作、语言文字、教科研、特殊教育工作。开设并规范资源教室课程,规范特教课程、医教结合、送教上门,迎接市特教工作检查。

 

 

奉贤区海湾小学

2021年9月1日

 

附:行事历

9月:

1.开学注册、学籍管理

2.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

3.“海星闪亮”主题式综合课程实施准备

4. 五年级教育教学研讨会

    5.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工作会议

6.第26届教学节启动

7.一年级学科视导

8.教学常规抽查(一)

9. 数学学科周活动

10. “推普周”活动

11. 课后服务工作正式实施

10月:

1.一年级准备期阶段成果汇报

2.教学常规抽查(二)

3.五年级学困生/学困生家长会议

    4.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学习

5“厚学杯”联盟体教学比武

7. “乐学杯”课堂教学评比

7. 阅读节活动

8. 语文学科周活动

9. 区教学节智慧课堂评比活动

10. 区教学节作业设计评比活动

11. 区艺术测试

11月:

1. 教学常规抽查(三)

2.教研组长工作例会学习

3.英语学科周活动

4.“海星闪亮”主题式综合课程中期交流研讨

5. “海星讲坛”教研专题交流(作业设计)

12月:

1.教学常规抽查(四)

2“人人写好字”比赛

3.毕业班教学专项会议

4.体育节活动/综合组学科周活动

1月:

1.拓展型课程/“小主综”学期成果展评

2.期末各学科考试考查工作

3.课程管理处常规考核工作

4.教学节工作总结表彰

5.各类教学资料上交、存档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