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模式激活支部内生力
发布时间:2020-04-13 来源:海湾小学

一、项目简介

学校党建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保障,为学校内涵特色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党建工作必须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意义和实效。近几年,海湾小学依托教育集团引领和城乡携手精准托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夯实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学校海文化内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学校党支部提出“党建+”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建+”的核心领导作用,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和条线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激活支部内生动力。

二、主要做法

1.见微知著“活动+”,落实文明创建新举措

党支部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指标,在扎实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丰富自选动作,聚焦学校管理发展和教育教学某个点,开展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切口较小,体现以小见大。如组织开展“海纳百川”建言献策——“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活动,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海星闪耀——发现身边的美”活动,每月微信宣传报道,不断发现身边教师、学生、家长管理服务、无私奉献、好学上进的先进事迹,弘扬校园正能量。

2.设岗定责“带教+”,助推队伍建设新发展

将主题党日活动与党员队伍建设相融合,以深化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点,在双导师带教机制基础上,为专业发展有特殊需求的教师安排“一对一”带教。党员教师明晰个人发展定位,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和岗位职责。校内导师对外向区内名师、集团TCG工作室主持人、静安导师学习,对内承担带教指导校内职初教师、组内青年教师的职责,在学习中带教,在带教中成长。针对学期内有教育教学评比活动,承担课题研究、参与项目实践的党员教师,开展导师一对一带教和同伴互助式带教,使指导带教有目标,有抓手,增强实效性。

3.线上线下“服务+”,绘就服务群众新路线

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服务+”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微信”为载体,把服务群众模式引入党建服务。建立线上微信平台,线下实体服务。建立微信管理员和群众联络员,拓展党员服务项目。如开展“微党课”“微故事”“微讨论”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开展“海星送教”活动,为不能正常到校上课的特殊学生每周送教上门;开展“看护志愿队”活动,在党员教师带头下,每天放学后为家长不能按时接回家的特殊学生提供爱心看护,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三、主要成效

1.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党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增强党员“四个意识”放在首位,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基石,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在专题党课、微型党课和学习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夯实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围绕“初心使命”分享交流。无论是信息排摸,“战疫”主题活动,还是在线教学,党员教师始终做到提高政治站位,时刻提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殊时期,坚持将教育教学工作做细做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创新活动,破解“纸上谈兵”

“党建+”模式拓宽了学校党建工作渠道。党建不是传统的“开开会、发发言、表表态”,而是结合学校各条各线开展活动,使党建活动更接地气。“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活动中,共收到有效建议36条,从党建工作、设施设备、环境布置、课程建设、学生评价、师资安排等不同角度提出合理建议,为学校更快更好发展出谋划策。党员导师“带教+”活动,使带教指导按需而设,更具针对性,学校教研氛围日益浓郁。在市愉快所“乐学杯”教学评比中,连续两年分获二、三等奖。学校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语文教研组获2018-2019年奉贤区师德建设五表率先进班组。

3.有机融合,激活“内生动力”

党员的内生动力是指党员个体发自内心的愿望和动力。党员内生动力足,则支部整体发展有活力,显生机。“党建+模式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将党建与教育教学条线工作相结合,与个人专业发展相结合,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以目标激励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升师德师风整体面貌。同时,借助微信,拓宽党建工作渠道,党员利用“边角料”时间在线学习交流,领会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在线个别辅导,加强家校沟通;甚至在线缴纳党费,爱心捐款。新冠疫情防控期,党支部缴纳疫情防控特殊党费倡议一经发出,党员纷纷以微信转账的形式及时响应。21名党员人人参与交纳特殊党费共计20200元。党员教师开展线上谈心谈话,了解群众需求,开展党日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服务功能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