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走多了,原来锋芒毕露的锐气逐渐在时光里打磨,慢慢的越来越喜欢安静。将心静静地安放在时光稀疏的街头巷尾,时光如水,光阴似箭,坦然地,也有一丝清喜相伴。忙碌又充实的小学教师工作,简单而平凡的的幸福,变换在日常的烟火中。
懵懂起步 向阳而生
十年弹指一挥,回首入职第一天,仿佛就在昨天,在即将踏入工作岗位时校长语重心长的谈话还历历在目:这是一所农村小学,这既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做老师,一定要沉得下来。转眼间,回首这工作的10余年,彼时的余音绕梁,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应该是似懂非懂的,但刚入职的忙乱却历历在目:每天像无头苍蝇忙着班级、学生、教学和纷沓至来的各种会议、培训。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真的想过退缩,不经意间抬起头看看周围的小伙伴,谁不是一直在努力呢?在往后的日子里,让自己没想到的是搭班老师传授家校沟通的一个方法、家长语重心长的一句肯定、学生稚嫩童声的一个称赞竟变成了雨后彩虹,心生阳光之后是脚踏实地的继续前行。在平凡的工作中,工作常态逐渐变成了努力学习、用心观察、细心体会、不骄不躁。
借助学校和区提供的教育教学培训平台,拜师学艺,汲取养分。积极参加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专题研修班、区资源联盟师徒结对活动、区英语高研班,在与专家和同行面对面中不断学习,厚实底蕴。在一轮又一轮的学习、实践和探索中,慢慢似乎摸到了点“门道”。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同伴的鼓励下,执教区公开课、撰写英语论文、独立主持英语课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这一路走来受益匪浅。
觉察自己 遇见美好
在忙碌的工作中,我和办公室的同事在数着校历上的周次过日子,不是因为太慢,而是太快。学期末,已经开始思考下学期的开学工作;上班第一周,工作日志已经排得满满当当:黑色水笔是每天的重点工作,红色水笔是外出安排,课程表上铅笔记录的是此起彼伏的调代课清单……回忆起来,工作中最忙碌的时候也哭过鼻子,不是怕累,而是担心不能胜任、焦虑会出任何纰漏。最忙碌的时候身兼数职,很多工作是第一次接触:同时兼任跨年级学科教学、教科研工作、拓展课工作、少先队工作、参加市骨干大队辅导员研修班、区拓展型课程共享课程联盟活动、区骨干辅导员培训班、英语高研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等等。回忆往事,却发现因为身兼数职,外出培训的机会骤增,眼界更加开阔,可以多角度思考遇到的问题;因为手头工作纷繁复杂,逐渐训练出做事情更加细致耐心,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因为很多工作没有经验,只能快速学习适应新的岗位,成长的速度也不曾止步。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常常一路小跑的工作常态伴随着经验的逐步递增,点滴的收获也不期而遇:优秀青年称号、行政嘉奖、优秀青年教师、优秀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德育协会课题市三等奖、少先队论文市一等奖、区各类论文等第奖、文章汇编发表、学校少先队四星级队室、少先队活动等第奖等等。
一份荣誉、一份责任,前进的步伐也变得更加坚定。学校的少先队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仅对象一致,教育目标也一致,身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和一线教师工作,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如何发挥英语教学的示范作用?区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名师工作室、静安教育学院托管和区级提供的各类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培训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在教学岗位中,我积极钻研业务、抓课堂,多次承担区公开课;在拓展课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参加区级纸艺等课程的培训,助力学校的拓展课朝着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在少先队工作中以区少先队活动精神为引领,为少先队队员、辅导员搭建平台,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拓宽学校少先队活动形式,助力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点亮心灯 继续前行
转眼已经工作第11个年头,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可避免察觉到工作的瓶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前进的脚步好像慢了下来,茶余饭后和身边的小伙伴们闲谈才发现原来这是很多小伙伴都曾遇到的问题,但是大家都说:办法总比问题多。是啊,何止工作,人生的不同阶段不是也会遇到各种新问题吗?但可能就在这特别的经历下才沉淀出别样的心境,深深浅浅的岁月里,有相濡以沫的美、有朴实无私的美、有劳苦奔波的美,欣赏着身边匆匆的脚步: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的全情投入;有经验的老教师勇挑重担;搭班老师的协同前行都让我深深感动。
作为一名党员,自入党至今11年;作为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11年。这不短也不算长的11年即将与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即将亲密接触,这必然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该如何面对?偶然想起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曾有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自问这“半亩方塘”为什么如此清澈,并自答因有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原来,激发新的活力才能永葆青春。
青年的奋力前行、中年的责任担当、暮年的豁达通透恰似每个季节独特的花,插在光阴不同的花瓶里,馨香飘荡在步履匆匆的日子里,沉淀在时光的沧桑中。在以后的工作中让你我携手同行,怀着一颗平常心,看花开叶落,看日升月潜,让我们一起在岁月的轮换间体会四季的美。
作者姓名:刘沛茹